close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294370.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
 

快照-2.jpg  台灣才女型歌手陳綺貞。
圖/添翼創越提供

 

08年台灣才女型歌手陳綺貞宣布,在可容納幾千人的北京北展劇場連續三天舉行演唱會,大多數人都覺得她瘋了。結果讓人跌破眼鏡,演唱會場場爆滿,開唱前幾天門票早已賣完。不少人找黃牛買高價票,很多黃牛邊數鈔票邊問:「陳綺貞是誰啊?」

大陸的小年輕人都知道,陳綺貞是大陸「小清新」的教母。「小清新」源自音樂流派 Indie Pop(獨立流行樂),以旋律優美清爽為特點。在大陸,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與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風格影響的一批年輕人,也被叫做「小清新」。

 

在百度百科裡,「小清新」的典型印象是:穿條白色棉布裙子,往耳邊塞個大耳機,再找一片金燦燦的小麥田,往裏一站,雙眼一閉,腦袋一仰,仰望華麗麗的四十五度天空,再拿個小LOMO相機一喀嚓,哇!文藝了。

 

他們心目中的莉莉周(日本導演岩井俊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電影中的女歌手)是信仰,陳綺貞是活佛。

 

小清新百分之95喜歡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個人收藏裡必然有莉莉周和四月物語。他們癡迷台灣產製的青春片以及同志片,以「盛夏光年、藍色大門、練習曲、夏天的尾巴、花吃了那女孩」為共有之大愛。這些電影千篇一律的以小藍天、小白雲、綠草地、單車、鄉村、小男朋友,性向模糊,長鏡頭為標誌。

 

大陸80後的攝影師夏以年稱,「我是標準版的小清新」,06年夏以後參加了豆瓣網「小清新」小組,組員都自稱「清新小草」,最初的小草只有幾百人,現在已有兩萬多人。這群人喜歡陳綺貞、張懸、蘇打綠和王若琳,陳綺真被當成教母,她那首「旅行的意義」成了「國歌」。

 

小清新在網上的自我介紹通常是,「我是小清新。某月生、某星座、棉布裙子、帆布鞋、素顏、安靜、執拗、暴戾、乖僻。執著於文字、音樂、繪畫、電影、攝影、獨自旅行」。有共同、和諧的美好心願: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對於「小資」,小清新完全不同。前者是有點閒、有點錢、有點愛情;小清新則執著於美學和感官上的快樂,和自己的身體體驗緊密相關,用相互溝通來集合群體,用共同的愛好來「文化取暖」。

 

南開大學教授周志強在南方周末上表示,「小清新」對大陸消費主義的的反叛和抵抗,恰恰是消費主義的一部分。

 

陳綺貞自己出唱片、開工作室,標榜「小清新」追求的個性、獨立、不被商業所駕馭,但這不正是一個巧妙的商業策略嗎?去商品化、去商業化、去庸俗化,恰恰是消費主義擴張的又一個層級。提供「小清新」消費的這些明星,正是消費文化的絕妙產物。

 

閱報秘書/小清新  (記者賴錦宏)

「小清新」本來只是一種音樂形式,現在在大陸已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成為某個小眾群體的代稱:有相似的閱讀取向,相似的寫作風格和共同的旅行去處,與之相似的標籤包括村上春樹,來自台灣的陳綺貞(小清新稱她為「陳老師」),西藏,麗江,棉布裙子帆布鞋。

小清新普遍有較高的教育程度,追求文藝作品純粹的美的場景和個人體驗。對愛情冷靜的思考和強烈的自戀氣息,有與眾不同的個性表達。從陳綺貞的歌曲中,他們可以得到紓解和安慰。

這樣的文化小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也發展成大陸新的文藝文化。

 

【2011/04/25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