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快照-1.jpg 

故事的時間要拉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位在高加索山以南的亞塞拜然。當地居住著信奉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信仰希臘東正教的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這三個種族雖然信仰與血統迥異,但是仍然相當和平地居住在一起,只不過互相來往得並不多,通婚也須要突破層層束縛。


男主角阿里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貴族,女主角妮諾則是信仰希臘東正教、還被俄國沙皇冊封為公主的喬治亞人,雖然家世背景不同,但是兩人卻從小就讀相同的學校,彼此間有許多共同的朋友,進而成為一對相互愛慕、青梅竹馬的戀人。


當時的伊斯蘭教世界和現在並沒有太大差異,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認為,女人只可以躲在面紗背後,豈可像當時歐陸貴族那樣,穿著低胸露肩的晚禮服,還大大方方地與不同男性牽手跳舞?


但是,當時的伊斯蘭教世界和現在並沒有太大差異,可蘭經的絕對神聖性與毛拉的解釋,成為當時伊斯蘭教徒生活的唯一律法與圭臬;男主角阿里便是很巧妙地找到幾位比較開明的毛拉,他們說:翻遍可蘭經,並沒有禁止異族通婚的規定,所以阿里和妮諾是可以結為伊斯蘭教承認的夫妻的。


雖然阿里和妮諾雙方都獲得了家庭與宗教上的支持,但是真正的考驗卻是在這之後。

 

庫邦.薩伊德的《高加索玫瑰》被稱為『中亞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我讀完這本書時,感覺這種形容有些不恰當。


說不恰當是因為:《高加索玫瑰》中的男女主角阿里與妮諾只是分屬不同種族和宗教,並非如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出身兩個世仇的家族。基本上阿里與妮諾一直都可以互相拜訪對方的家庭,只不過生活習慣上有很大的差異而已。

而且阿里和妮諾的戀情雖然中間有些小波折,但兩人一同克服,最後在感情方面算是有個圓滿的結局。最後兩個人的生死分離式因為大時代的戰爭,而非個人的小仇小恨。

 


當然,我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在二十世紀初期寫成這本書時,是否真的考量到種族與宗教差異所可能導致的種種不幸後果,特別是像二十一世紀的九一一事件和美國出兵伊拉克等等問題。


但我認為作者還是書寫了一個種族和平共存的典型,只要彼此了解和加上願意尊重對方,許多差異都可以一笑置之,自然也不會有什麼不理性的恐怖攻擊事件出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