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讀郝明義這本《他們說----有關書與人生的一些訪談》,頭一個傷腦筋的是:如何寫心得?

因為《他們說----有關書與人生的一些訪談》的架構就是:作者訪問了九位在出版界相當知名的人士,包括了杉浦康平、張隆溪、南方朔、詹宏志、鄭松茂、Akibo(李明道)、許舜英、黃仁宇和 衛浩世 (Peter Weidhaas)。說來慚愧,有一些名字我一直到讀了這本書才曉得,喔,出版界有這樣響鐺鐺的人物呀!

這是一本訪談集,你問我答,我相信有時候因為順著訪談內容,常常可能需要出現一個key point,訪問者郝明義先生就必須順著對方的回答問下去,所以,雖然整本書的內容談的都不脫離『書』這個概念;但是光是一個『書』的概念,其實就可以上天下地地討論了。

最後我只好決定,這一篇心得寫成嘉言錄的方式;一方面作為自己的筆記,一方面也提醒自己,有人是抱著這樣的人生觀再看待『書』的。


【杉浦康平】
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有感受「驚訝」的能力。這意味著,時時要對新的、特殊的事物保持敏感,如此驚奇變隨之而來,五感合而為一。……感受驚訝的這種能力,對人類非常重要。……人類總是以為我們是世界的中心,我們只透過一種感官來感覺。但在此同時,我們應該想想周圍所有的生物,它們也同樣呼吸,同樣聆聽這一切,同樣生存著。


【張隆溪】
人生的真理,不可能是由自然科學的方法所能窮盡的。科技的作用,可以把事情量化,但很多重要的事情是沒有辦法用科技來量化的。……人文,一定要看某一部分感覺,就是不能只看『量』。


【南方朔】
近代人研究過,一個不民主的社會過渡到民主社會的時候整個社會氛圍的改變。在不民主的社會,談自己的問題會碰到太多禁忌,麻煩,不安全,所以不民主的社會反而會去別人的事情。台灣不民主的時候,學生就愛談存在主義,存再主一跟台灣有什麼關係?……所以說,不民主的社會談自己會受到限制,會把眼界放到遠方的事物,這有好有壞,有世界觀,可是就沒有本地觀。……民主社會了之後,大家的議題回到原先禁忌的本土議題上,這一來,頭就很難抬起來看遠方了。


我最喜歡寫導讀。對於請我寫導讀的人,我都是心懷感激的。……因為寫導讀都是很用心讀過,所以我很受惠。


【詹宏志】
很多人書讀得很好,但是並不真正相信書,沒有跟書反覆交談。我認為書很少說錯,也不會讓人無所依從,我們不應該只按照表面來理解,而是必須反芻,扣問作者的鬼魂。

真正的閱讀,是要跟作者討價還價,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東西。如果只是聽作者單方面地說,那只是鸚鵡一般的知識,不是真正的知識。

真實的人生是在書以外,所以,最終的對趙一定還是要到生活上來。但人生苦短,不是有那麼多機緣來接觸那麼多東西,書就變成一個替代性的經驗,可能有點皮毛、有點空虛,但它給我機會讓一輩子可以過二十輩子的經驗。……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書,而是對於一個更大的世界的嚮往。我希望有機會能跟真實的世界面對面。書是個替代也是個媒介。

(我)已經從事三十年的出版,如果人生只能做一件事情,有點可惜,因為只有一次的生命時間,那也許豐富、有趣一點較好。過去三十年,我做同一個工作,掛同一種型態的微笑……這點很無趣。如果可以改行去做做另一種人,可能異己會開心一些,所以大膽一點先把自己的某條路先斷了,才可能去追尋那個很不一樣的路。


【鄭松茂】
事業成功不是因為你努力,更大一個原因是你做了對的決定。所以人應該保持一種可以隨時做最好決定的狀態,而要保持這個狀態,首先就是不貪心、不要有錯誤的慾望。去除掉一些做決策時會干擾擬的因素吧!

我最近比較明白,人最好早一點明白,他的人生追求到底應該怎樣組合?追求,有很多不同的追求,還有組合與比重。……能夠越早確定的人越幸福。……我現在覺得成功是,你越接近你要的組合。但前提是,你對你的組合要很明白!……幸不幸福好像都是事後的歸納,可是追求什麼你事先就要弄清楚。


【Akibo (李明道)】
所有的藝術都必須和那個地方的生命有關,才美。

透過網路,夢想可以無限延伸、互相連結,然後慢慢發酵,像釀酒一樣,大家一起品嚐,喝完了,大夥兒就一起醉了。


 

其實,讀這一類的書,我反而是覺得壓力更大的。

兩位有成就的人對談,激盪出來的火花是濃縮再濃縮、粹湅再粹湅過的精華;看著別人的人生智慧,也恨不得這些都是我自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