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verImgL1111TT070.jpg 

傑克五歲了,他是個身體健康活潑的小男孩,和媽媽住在一起。媽媽每天都會煮飯給他吃、陪他玩,晚上要睡覺前媽媽會唱一首趕蟲蟲的歌給傑克聽,這樣傑克晚上睡覺時,就不會有怪蟲蟲出來咬他。


傑克有幾個好朋友,愛冒險的朵拉和挖土機狄倫是他的最要好朋友之一,當傑克打開電視,轉來轉去,他們就會出現跟傑克say Hello;如果每一個朋友大家今天心情都很好的話,他們會一起出去玩或者是互相擁抱------你知道的,跟好朋友互相擁抱也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

 


有一天,媽媽告訴傑克: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東西都在外面,每件事情在外面都是真的發生。但是只有傑克和媽媽是唯一不在那裡的人,他們兩個人不在外面,他們一直在房間裡面,而且沒有人知道房間的存在。

媽媽到底在說些什麼呀?傑克都聽不懂,而且媽媽一次說這麼多,讓傑克覺得頭好累。

媽媽說,沒關係,我們就像朵拉要完成任務那樣,記住九件事情:裝死、卡車、鑽出來、跳車、逃跑、某個人、警察、火焰槍,然後一件一件完成那樣就可以了………

 


我想我看見的就是外面。外面真的存在,而且那麼亮……。我的眼睛不能適應。我害怕得連怕敢都做不到。

 

 

愛瑪.唐納修  ( Emma Donoghue ) 的《房間 (ROOM ) 》是一本非常特別的書,藉由一個五歲小男孩純真的童言童語,告訴讀者一個心酸的故事,過程雖然心酸、辛苦,但更令人心疼。


作者愛瑪.唐納修刻意不從母親或其他成人的角度來書寫這個故事,她選擇用五歲小男孩傑克的角度來敘述整個故事。

讀完整本書後我在想,如果說故事的人不是年幼的傑克,那說故事的人必然懂恨,有恨意就會產生憤怒或沮喪,那跟著來的東西或呈現讀者的世界,就又是另外一種感觸了。

帶著恨意的書寫的文字,必然會讓閱讀者產生某些不必要的共鳴,那樣的東西,其實就在你我這些成人世界裡每天都發生、都不得不接觸到,大家一定都煩了吧,我想。

 


整個故事裡,只有在媽媽接受電視節目專訪時,我們很清楚明白地完整看見了世人看待傑克和媽媽的所有疑惑和…我不曉得該怎麼形容,也許媽媽會想大叫:『我/我們 不是怪胎!』


節目主持人所訪談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想問的問題,但那也是媽媽內心深處最難以碰觸的問題。

我們這些在外面的人一直是有選擇權的,好比我們可以選擇吃素、選擇獨居而不跟任何人來往、選擇生不生育小孩、選擇要待在一個大大的公園裡或是一個三點三公尺乘以三點三公尺大小的房間裡………,我們能夠承擔這些結果,因為那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因所帶來的果。

因為我們是這樣長大,覺得有那麼多種可能,為什麼傑克的媽媽卻不做其他考量,而選擇了她走過的這條路?

但是我想主持人和我自己都錯了------其實媽媽根本沒有選擇權,她只能默默承受,命運或老尼克給她什麼,她就只能接受,甚至根本不能說:『我不要接受。』

 

那是一個一般人難以想像的世界………

 

在訪談的最末時,有一段文字深深震撼了我:

「妳可曾考慮要求綁匪把傑克帶開?……比方把他放在醫院外面,這樣他就會被領養。就像妳自己一樣,據我所知,妳過得很快樂。」 ( 註:媽媽本身就是被領養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養父母對她視如己出 )

我看見媽吞了一口口水。「我為什麼要做這種事?」

「嗯,這樣他就自由了。」


「離開我的自由?」


「這會是一項犧牲,當然----最終的犧牲----但如果傑克能擁有正常、快樂的童年,還有愛他的家人?」


「他有我。」媽逐字逐字的說:「他的童年跟我度過,不論妳說它正不正常。」


「但妳知道她缺少什麼。」那女人說:「每天他都需要更大的世界,妳唯一能給他的那個變得越來越小。妳記憶中那些傑克甚至不知道他可以需索的東西,一定讓妳深受折磨。朋友、學校、草地、游泳、遊樂場的玩具……」


「為什麼每個人都在講遊樂場?」媽的聲音沙啞:「我小時候最討厭遊樂場。」


那女人輕笑一聲。

媽的眼淚掉下來,她伸手去接。………

 

 

大家都只會問媽媽,為什麼當初妳不這樣做,或者妳不那樣做等等,只有責難,卻沒人想到,這個媽媽其實已經用盡全力了………

 

愛瑪.唐納修 的《房間》就是這樣一本我想要用七顆星來推薦的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